大印文化-与世界同行,“每一天”都是新的
大印文化客户读论语感悟

来源:大印文化

发表时间:2018.10.09
【文章导读】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天子祭祀历代祖宗的大礼,叫做禘。但这种祭祀诸侯国只能祭祀本国的创始人。在鲁国,国君可以祭祀周公旦,也可以祭祀周文王,因为周公功绩大,天子就允许祭祀文王。这种做法是非礼的,但由于是天子对周公的奖赏。所以鲁国可以实行禘礼。灌是禘的一个步骤,将祭酒洒于地上以降神。在鲁国举行禘礼,孔子曾在太庙中见过如何行礼,但在实行灌礼之前,还有些诚意,还可以看看。等到灌礼后,没有一点恭敬诚意的意思。这时候孔子就不愿意看了。

总裁演说思维

孔子一心想整礼乐,他想恢复夏朝的礼制,但夏朝的制度无法考证了。想恢复商朝的礼制,也无法考证了。想恢复周礼,可现在也是礼崩乐坏了,鲁国已经一片混乱了,所以孔子说不想看了。而没有内容的礼,就跟现在的做秀一样,没有意义了。这是孔子对现状的哀叹和痛惜。

感悟 :形式是骨,内容是血和肉,没有了灵魂的形式就就如同没有血和肉的身躯,形同骷髅。上一句讲了形式的重要性,生活要有仪式感,这一句讲内容的重要性。仪式背后是虔诚之心,仁德之心。

我们父母送孩子去培训这个那个的,都不如自己每周花点时间给予孩子有效的、高质量的陪伴。而有些父母看似在陪孩子,其实拿着手机在刷屏,或者坐在旁边跟他人聊天。这种心不在焉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不是高质量的,自然就达不到陪伴的意义和效果。对于孩子来说,他要的是我们愿意花时间在他们身上的心,全身心投入与他在一起,他能感受得到父母对他的爱。

大印文化

同样,我们学习演说,为什么李万博老师不教我们招式?招式是形式,最关键得有内容,而演说得核心内容就是思维,就是演说的血和肉。我们自己的思维没有全方位打开,又怎么引领别人的思维,从而带动他人的行为呢?李万博老师总是叫我们多读书,多写感悟,要对自己的事业有信仰,有使命,最后大印文化提醒你:真正能带动听众跟我们走的,不是我们的声音有多好听,舞台姿势有多优美,这些都是形式上的展现,而真正能打动听众的,是我们内在的富足,当我们内在真正丰富起来,我们整个人才饱满起来,才会富有人格魅力和吸引力。到那时,我们才能真正站住舞台,就能实现“老板站住台,企业魂才在”。所以演说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的核心是企业家的使命和梦想。

学习演说就来大印文化总裁演说思维落地咨询会,数万学员学完即用,我们期待与你一同见证成长蜕变,站在人生的“舞台”上闪闪发亮,成为一位优秀的超级演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