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印文化
发表时间:2018.11.15很多人都有个习惯,私下是话唠,不拿稿子能给人上一天的课。一到台上就哑火,见不了大场面,但许多时候,碍于情势又不得不站到台上去讲,为了每应付场面,只能选择背稿子,光从神情上看,让你不分清是在做报告,还是做检查。李万博老师曾在演讲口才培训课程上给我们讲过一个小故事:
有个搞技术的职员,被公司晋升为部门经理,这本是一件高兴的事,但他一想到要经常主持一些会议,就浑身不自在。开始,他在会上就讲三句话:
第一句是简单说明会议目的;第二句是让大家自由发言;第三句是“会议到此结束”,每次都开不出什么效果。老板说:你这样不行啊,开会你得引导大家说,最后达成共识,哪有像你这样主持会议的,会上只说三句话?
后来,每次开会前,他事先把要说的话记下来,然后背诵。但是,在别人着来,只不过是多了儿句话,三句变成了五句、七句。这让他头疼:我真的不善于自由发挥,不背稿子没话说,背稿子又掌控不了会议。
演讲稿背还是不背,这是好多人都纠结的个问题。背吧,演讲干涩、呆板。比如,有人在演讲前,茭把稿子通篇背下来,结果上台后,脑子里总想下一句台词”是什么,所以,神情很呆板,演讲缺少感情,更没有与观众的互动。不背吧,话都说不利索,卡壳、跑题是常有的事儿。
那演讲稿到底该不该背呢?背,还是不背,李万博老师说过:“其实,演讲稿只是一个思路,一个提纲,让你知道该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防止跑题。”有些很少上台演讲的人,他们缺少实战经验,上台容易紧张,不写演讲稿没办法演讲。这时,可以先写演讲稿,理顺-一下思路,清楚从哪几个方面去讲,都讲什么,而不要一字一句去背。
为什么?首先,背的难度很大;其次,没有必要。演讲是为了为了传达你的观点,目的是使大家听明白,这跟背诗词不是一回事。演讲稿只是帮你整理了一遍演讲思路,通过写演讲稿,让你对自己演讲的内容及顺序更加熟悉。接下来要做的事,不是去背,而是按着写好的稿子为基本参照,用自己的话来反复演练。“用自己的话”指的是讲出的意思跟稿子上大体一致就可以了,不需要一字一句一模一样。多反复演练,你自然会找到感觉,而且你会不断找到更好的表述方式。
另外,在演讲中,有些精彩的话语可能是你独到的观点,也有可能是你引用的名人名言,还有可能是你专门设计出来的排比句,等等。这是演讲语言的亮点所在。类似这种语句,可以把它们背下来,而且必须滚瓜烂熟—这些话语占总的演讲话语量的比例还是比较少的,所以负担也不会太重。
所以,在这里大印文化提醒你:演讲稿要有所“背”,有所不“背”,关键是要练,要放弃对演讲稿的依赖。提纲列好了,按着提纲去模拟演练。这是首选方案,可能一开始会有些不习惯,但这个习惯养成后,对你提升演讲能力大有帮助。次选方案就是把写演讲稿当作理清思路,熟悉演讲内容和顺序的一种方法,之后用“自己的话”来模拟演练,同时背下那些“精彩的话语”。再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让
自己在听众面前变得自然、大方,能够适当临场发挥,这样,就不用背稿子,也能根据演讲提纲,像超级演说家一样顺利完成自己的演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