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印文化-与世界同行,“每一天”都是新的
大印客户王春艳读《论语》分享感悟

来源:大印文化

发表时间:2018.10.24
【文章导读】李万博老师在《总裁演说思维》落地咨询会上说过:当你充满一颗仁爱之心 ,去成就他人时,你是可以拿到结果的

子曰:“人而不仁,如何礼?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孔子说,做人若是没有仁德之之心,应当如何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若是没有仁德之心,又该如何对待文学和音乐呢?

李万博

在孔子眼中,礼与乐属于文化的范畴,而仁才是人们内心所追求的道德规范,孔子觉得,礼乐当以仁为根基,如果离开了仁,“礼乐”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并无实质上的意义,在这里,孔子将礼乐与仁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并认为一个没有仁德的人,根就谈不上礼和乐的问题。孔子的观点,其意思是说:仁是内心道德修养,用恭敬的态度表现出来就是礼,用平和的心态将其体现在声音和仪容上就是乐,只要人们心存仁德,他的所做作所为就会充满着恭敬,无一不是礼和乐,只要人们心存仁德,他的所作所为就会充满着恭敬,无一不是礼和乐,只有心怀仁德,形诸于外的礼才是真正有礼,内怀不诚不敬之心,礼也就成为虚伪的形式了,同样,乐也不仅仅是外在的东西,内心存有仁义,乐才真正具有感染力,否则,如果不是心怀仁善,乐就会失去生命和价值,所以说,若想做好礼和乐,就要时刻充满仁德之念,想要发扬礼乐精神,只需求诸于自己的内心就行了。

感悟:在我们现代,君臣关爱民臣渐渐变味,因缺乏仁德流于形式,最终演变成一种令人恶心的亲民秀,现代,许多领导对下属和民众的关心,(礼),没有丝毫的感情,(仁),只时走个过场,照顾下情绪而已,同样,不少人在面对自己的上级和长辈时毕恭毕敬(礼),转脸便说坏话,(不仁),这一切,共轭点面上都很有“礼”,而实际上,真正礼乐精神已经丧失殆尽,这种缺少仁善之心的“礼”,成了一种自我掩饰的工具。礼是一种社会规范,乐是一种社会文化,主要用来是表达人们思想的情感,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指音乐,礼是可以调整人的行为,乐是陶治人的情操,二者的作用均是为了帮助人们塑造完整的人格,也是追求“仁”必用的手法。

大印文化

比如:我们在跟客户谈价格时,或谈项目时,你如果内心只想着你要什么,而没有仁德之心,是很难拿到结果的,对方跟你合作,你可以给到他什么价值,你有没在发自己内心的去帮助到客户,李万博老师在《》落地咨询会上说过:当你充满一颗仁爱之心 ,去成就他人时,你是可以拿到结果的 ,在比如:公司员工,如果我们每个老板对待自己的员工,都可以发自内心怀仁德之心,去成就你的员工,而不是只注重形式上的关心 ,那么对方是可以感受到的,如果你只重莆形式,时间久了,也会觉得跟你做没有前途,没有希望,就离开了,这是我们的损失。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当你发自己内心的仁德,去帮助你身边的人,你就会聚人脉,认为你是可交的朋友,可以帮到他们,大印文化李万博老师说过,你心怀一个天下,你就可以做天下的生意,你心怀一个国家 ,你就可以做一个国家的生意,你心怀一个省,你就做一个省的生意,你心怀一个市,你就能做一个市的生意,你的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成为超级演说家的路就在前方!

真正留人的法码,包括我们身边的人也是,还是你的仁德,你的情,而不是物质层面,你有没有去办个帐号,情感银行!人人都是离苦得乐的,例如:人没有自由,内心不快乐,有钱有啥用!所以人心人性的活着的最高境界,还是灵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