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印文化
发表时间:2019.01.09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它成功地经受住了时间长河的洗礼被证明是权威的、令人信服的言辞和观点。因此,经典的说服力,毋庸置疑当然,也正是因为经典有着巨大的说服力,才经常被高明的演讲者作为论据,以增加自己语言的说服力。这种引用,就是演讲中的“引经据典”。优秀的超级演说家,善于通过引经据典来获得别人的认同。
2008年5月,俄罗斯新任国家元首梅德韦杰夫到北京大学演讲。他在礼堂内600余名北京大学师生代表面前,阐述了未来俄中发展战略合作关系的设想和希望。这位被称为“好引经据典”的元首,在演讲中就不时地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引经据典,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平”,还老子的“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甚至连中国的俗语也引同到自己的演讲中:“中国有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高等学府培养了一代代学者和思想家,他们肩负着科学、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创造新成就的责任。
梅德韦杰夫引经据典的演讲,为他赢得了北大学子们一阵又一如雷的掌声。日常交流中,引经据典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演讲舞台上,要想在听众的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除了外在的形象之外,个人的文化素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文化素质则需要通过语言来体观。正确地引经据典,则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当然,在引经据典时,大印文化提醒你:一定要做到准握准确,避免出现低给失误,弄巧成拙。
1.核实原文出处,不要张冠李戴
如果同一句名人名言,有许多名家都引用过,那你在引用的时一定要追根溯源,应该用最早的那位名人说的话。或者某句名言明明是这个人说的,你却把它说成是那个人说的,那就贻笑大方了。引经据典,最忌李戴。比如,部尔卫说的“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动是勤劳的意志”。你就不能把它当作是爱迪生说的,否则就可能导整个说话过程的失败。再如,某句话明明是老了说的,你却说是孟子讲的,非但很难产生说服效果,甚至连之前大家认同的观点,都觉得你是在“胡说八道”。
2正确领会原文,不要断章取义
因为同样是说一句话,原著者的意图可能是讽刺,是反意,当然也有可能乍一看上去是反意,但仔细一品味却是褒义。如果你在引用的时候没有弄清楚原著者的本意,就随意地拿过来用,很容易歪曲原意,这对说话的目的也很不利,容易被人驳倒。因此,在引用之前,一定要仔细分析原文的意思。弄懂之后才能加以引用。比如,有一句经典话是“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赋”,其实后面还有一句,“但很多时候这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如果只强调前面的就断章取义了。
3.尽量引用原文,不要以讹传讹
事实上,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的变迁,经过时间的洗礼,有很多经典的话如今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说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引用时,要尽量地引用原文,不要以讹传讹,防止错上加错。
引经据典,可以显示的自己的博学,但在一场演讲中,引经据典要适度,不要过分堆砌名言金句,否则,都是别人说过的话,怎么体现你的观点?没有自己的观点、思想,只推崇那些有思想人的话、写过的书,就淡不上演讲的语言魅力了。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说话的水平、说话的感染力,不如来大印文化学习李万博老师演讲口才培训课程,教你会说、敢说、爱上演说。微信关注“大印文化”还可以免费学习万博老师的《总裁演说思维》课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