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演讲资讯
大印文化客户苏茂宁分享: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三大法则
分享:

发表时间:2019.12.23  来源: 大印文化   作者: 大印文化   浏览:-

【文章导读】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们真正关心的,永远都是他们自己。每次拍合照,你看照片,你第一个动作是不是看看我在哪里,我好不好看?

一,真心实意的关注别人

有位哲学家说得好,人性中深层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的重视。这个说得很对呀!你肯定见过不少为了吸引眼球,这就是为什么大街上冬天露大腿夏天穿皮草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们真正关心的,永远都是他们自己。每次拍合照,你看照片,你第一个动作是不是看看我在哪里,我好不好看?

阿德勒有句名言,说“一个不关注别人的人,生活中必然经受重大挫折,同时还会给他人带来伤害。”

大印文化

我们去学演讲李万博导师教我们的第一原则就是你开口必须讲的是在场人想听的,而不是你想说的话,开口就要讲对别人有价值的话,不然宁愿闭嘴,因为没人想听你废话。(这就是关注别人)

举例:几个月之前我太太常说你要教教你女儿啊,我是为了应付她,陪女儿画画玩游戏,我人是在女儿旁边,魂却不在,时不时玩玩手机,时不时看看书。女儿其实感受得到你不关注她,所以她不爱和我玩,也不黏我。前几个月我自己改变了心态也会给固定的时间陪她关注她,全身心放下所有事,关注她,跟着她的注意力走,比如她要读绘本我就跟他读,突然又转向那笔画画了,我又认真的看她画画,赞美她画得好,结果就是她这几个月特别黏我,也很喜欢我了。

我有个高中同学,他做班长做什么他都很积极,都先关注别人愿意帮人,愿意付出,老师认可他,同学推崇他,他人缘特好,每回组织同学聚会大家都响应,他要办点什么事大家也乐意帮他,只要他开口。

再比如,逢年过节,总有很多人吐槽自己一回家就被问这问那,催东催西,烦不胜烦,时间一长连假笑都不愿意挤了,因此在亲戚圈儿里落下个不懂事儿的罪名。想变成“别人家那个会说话的孩子”吗?别等对方开口,你先关注对方,主动问问七大姑八大姨家孩子的情况,在这之后,你只需听着,就万事大吉了。

卡耐基提醒我们,对对方的关注,一定要以“真”为前提。真诚,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只有出于真心,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否则你只能弄巧成拙,被人说成是假真诚,真虚伪。好,说了这么多,我们来总结一下:人性中深层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的重视。真心实意地关注别人。

二,想改变谁就赞美谁

没有人喜欢被命令,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别人,就要事事为他人着想,用赞美来激励对方。

我在学习万博老师“说服力”里面说到赞美是建立亲和力信赖感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的文化里我们其实很难给到别人肯定,其实跟我们的家庭教育有关,我们父母一直都是用严厉的教育方式,他们认为鼓励是溺爱孩子,夸孩子孩子会骄傲,会不认真学习。哪怕孩子做得多好多优秀,但是他不会说出来。

大印文化

我干过自己都觉得有点愚蠢的事,我在大学四年拿了很多的奖,什么国家奖学金,区政府奖学金,设计奖,等等,证书奖牌两个箱子装,毕业了,我很想给他们知道你儿子多么优秀,因为我也从没跟爸妈讲过我在学校里怎么样,主要是我讲给他们听是想得到赞美或肯定,但是他们的反馈常常是找我毛病,怎样能做得更好,所以我干脆就不说了。但毕业了四年下来的结果想汇报一下,我想了很多种让他们知道的方式,最终是故意我把这些奖全部带回家,放在我的桌面。我们是是多么缺乏父母的认可,多么渴望得到他们的肯定。

还有一个例子,我最近一直在说的例子就是我妈妈的厨艺,我妈50多岁了,一辈子煮菜都是煮熟就行的人,但是最近一年多的时间她的厨艺变成厨师一般,我这之前我也不敢相信,但是她真的改变了。我们做了什么呢?我们夫妻一年以前出去学习学到了欣赏赞美认同这个习惯,每一次在家吃饭的时候觉得好吃的那一道菜必定赞美,哪怕不好吃也在几道菜中挑一个相对能吃得下的赞美她这道菜好吃,也有过我们说好吃那道菜她天天煮,吃到我们吐,哈哈,你说赞美的威力有多大啊,如果是中午带便当在公司吃我们会拍个照片发到家人群里赞美她那个菜做得好吃。我们人都一样,都渴望得到认同,都希望我们的付出有价值,给我们身边的人多一点赞美,多一点肯定,你学到了吗?

三,批评别人一定要慎重

最好不要批评别人,因为批评的杀伤力非常大。

托尔斯泰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其中,因为批评和唠叨引起的冲突占了大多数。如果你希望婚姻美满,请记住,不要批评。可是普通人怎么能克制住自己不去批评别人呢?为了减少批评带来的负面影响,大部分人都能运用一个原则,就是先表扬再批评。我听一个朋友说的故事,以前念书时,她妈总想让她改掉粗心的毛病。每次考试之后,她妈妈都会这么说:“孩子啊,这回考试成绩不错,我真为你高兴!但是如果你能在代数上多花点时间就更好了!”她妈总觉得自己这样做特别能显出她慈祥的一面,一开始她也的确很受用。可后来,她妈妈一说“真为你高兴”,她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因为这句话只是为了之后批评她做准备。这样的说话方式让前面的表扬也不可信了,更不太可能改变她的学习习惯。

我们只需要换一个词儿,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换哪个呢?当然是“但是”,换成啥呢?换成“而且”。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孩子啊,我们真为你这学期取得的成绩骄傲,而且如果你能一直保持这样的学习态度,你的代数成绩也会提高。”如此一来,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赞美,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大印文化

总结:第一,人性中深层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的重视,所以如果你想拥有更多朋友,受到大家欢迎,请开始真心实意地关注别人;第二,没有人喜欢被命令,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别人,就要事事为他人着想,用赞美来激励对方;第三,任何人,无论做错什么事,无论错误多严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自责,更不会轻易接受批评,所以,如果一定要批评别人,千万要慎重。

小编很开心看到大家学习成长的蜕变,如果您还在为人际之间沟通说服、缺乏演说力、逻辑表达烦恼,来大印文化《总裁演说思维》落地咨询会!不是不会说,只是不敢说,导师帮您激发你的演说潜意识,数万企业家共同见证!


精彩视频分享

相关推荐

快速
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