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9.04.30 来源: 大印文化 作者: 大印文化 浏览:-
在演讲中,你可能认为自己更热情、讨人喜欢。但事实并非如此,某些习惯和技巧却在无形之中会给人一种严厉苛刻的感觉。某些常见的演讲小贴士,包括如何给人留下“权威”和“强大”的印象,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小编总结出了以下三大演讲雷区:
一、面无表情
这种做法很容易过犹不及,使观众以为你严厉冷酷,不苟言笑。实际上,许多演讲者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面部表情呆滞。不少人望演讲而生畏,生怕听众觉得他们不知所云,于是他们朝着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变得生硬拘谨、紧张不安、单调呆板。
又或者,情况刚好相反:你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演讲者,只是没有在演讲表情上花功夫。
面无表情只是你的一个习惯。前段时间,有个学员向李万博老师求助,希望能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他外表出众,但在演讲过程中,脸上却没有流露出任何情绪。他不怒自威,因为整个人都隐藏在空白的表情背后。后来,他提及自己曾经历过一系列家庭创伤,学会了故意隐藏自己的情绪。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对大部分人而言,事前热热身会有帮助。上台前先运动一下面部肌肉。试试把五官挤到脸部中间,然后放松。反复几次。
只要面部肌肉得到刺激,你开始练习做鬼脸,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当你专注于讲话时,你根本不需要刻意表现感情,你的脸会自然而然传达出更丰富的情绪。
二、过多有力停顿
演讲高手说话都是一字一顿,掷地有声的。他们清楚何时该停顿,以及如何停顿,才能制造戏剧性效果。
解决方法是放弃纠结字眼,把重点放在节奏上。放弃追求准确度。让你的思绪随意流动,言语会自然而然产生。这就好比开车:脚踩油门,稳定从容,不要一直踩刹车。
三、逐层深入
重复不一定是糟糕的演讲策略,它有助于制造声势,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然而,当你采取逐层深入——连珠炮似的提问——的重复形式时,与其逐层深入提出问题或想法,要认识到少即是多。一个深刻的问题比一连串吹毛求疵、咄咄逼人的质问更有力量。把你的思维提升到更高的概念层次。
有时,我们容易词不达意,传达了错误的讯息。但这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培养更强的自我认知能力。如此一来,你就能根据自身意图做出选择,无论是权威还是热情都不会因此打折扣。
更多演讲口才培训技巧尽在大印文化《总裁演说思维》课程!
声明:文中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