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印文化
发表时间:2019.09.18为了窥探“自控力”的内在运作情况,我们不妨先观察下人人都能轻易做到的典型自律行为——工作。工作,对多数人而言,都是不情不愿的。但为何,几乎所有人都能够“约束自己”完成每天“不那么喜欢”的工作呢?当然,你也许会说“为了工资、因为有老板管着、因为爱情、为了梦想”等等各种社会规范、人文层面的答案。
但是,且慢这些答案都是我们人类有了语言文明之后的产物,难道在漫长的几百万年之间,人类祖先完全不需要“自控力”?可见,人类“自控力”的运作机制并不是在“意识层面”发生,而是发生在更底层“潜意识”中。就拿工作来说,表面上看可能是“为了工资或爱情”,但对于你大脑中负责“启动工作”的脑智能而言,它可听不懂人类的那些鬼话。如果它会说话,肯定是说“少跟老子鬼扯那些有的没的,你要么来一些激素压制其他欲望(比如玩耍、睡觉、吃饭),要么一边凉快去。”
是的,这些激素(即多巴胺、肾上腺素、催产素等各种激素)综合作用的最终效果才是直接引发我们行为改变的“自控器”
对这些激素效果的最终感知,我们人类起了个很形象却又过度简化的名称:“情绪”(情感)。「情感是我们间接控制自我的唯一方式,也是感知所能触达的最深层面。」
比如,工作,之所以能如此强烈的约束我们,对多数人而言,其实是:“对失去生活资源所需的”恐惧感对“社会规范对成年人基本期待没能达成”的恐惧感或者对“未能获取更优繁殖条件的”愤怒感或是“获得优渥条件”喜悦感……等等最为原始的情绪在操控着我们。这些情感远比“随心所欲玩耍的”愉悦感强烈太多,因此得以轻松的从众多“欲望”博弈中脱颖而出,主导我们的意识(自控感)。只是这些原始情感埋藏的很深,我们也说不清楚(语言属于高层次智能),于是只好用一些诸如“责任感、使命感”等冠冕堂皇的词汇一言以蔽之。
剖析至此,市面上绝大多数针对自控差的“治疗”方案(比如培养意志力、从小事做起、空喊口号等洗脑策略)之所以瞎扯淡,是因为完全没有戳中本质啊(情绪或情感才是我们与自控沟通的方式)。最本质上,我们要做到高度自控力,唯一有效的努力方向就是:学会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或情感)当然,好奇如你肯定会想问:为何人类会进化出这么羞答答的方式如此迂回的操控自我,让大脑中枢直接操控不是更高效便捷么?
答案是——直接控制太危险。
想象一下,对于一个玩耍中的婴孩,在玩耍时,其实脑海中还同时存在至少两种以上的“欲望”,比如“吃饭”、“睡觉”。
起初,玩耍主导着婴孩的意识,正常来说,随着时间的增长,带来的愉悦感开始降低,与此同时,由于能量的消耗,“吃饭”、“睡觉”的呼声愈发强烈,通过释放激素(以情绪的方式)告知大脑,一旦情绪大过“玩耍”,孩子便会放弃玩耍,转而吃饭或睡觉。但是,我们设想下,如果人类能够跳过激素(情绪)直接控制自我,那婴孩就可以无视生理需要的“恐惧感”一直玩耍……不用细想就知道多么恐怖了吧?这效果相当于大脑里有着随取随用的卡洛因!
所以,抑制与平衡的情感系统,看似迂回,确是进化的极为精妙的人类自控仪器,它既能防止人类随心所欲的“欢乐”然后陷入“死循环”,又能防止人类每时每刻被无数种情感同时操控,最终一事无成。在漫长的生物史上到底有没出现过能够直接自我操控的生物呢?也许有吧,只是通常活不过两集。以上分析对于提升自控力而言均是不可或缺的认知基础。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控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先天基因及后天成长差异,自控力从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最为明智的做法,就是从控制情感的大方向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操控方式,然后通过多次尝试来获取成熟的自控力。
微信关注“大印文化”即可免费学习总裁培训、团队管理、营销策略、内圣国学、婚姻情感、亲子教育、落地案例、说服绝学、销讲演说、NLP心理、李万博老师《总裁演说思维》精彩视频、音频!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